
浙江省武义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,武义茶叶制作技艺分布于武义县境内,其中以武阳春雨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。武阳春雨在传承南宋武义蒋富茶基础上推陈出新,并整合民国时期的楼恒久绿茶(1915年)、鸿源协绿茶(1932年)两种武义绿茶品牌。通过多年发展,武阳春雨自2004年以来两次获得“浙江省十大名茶”称号,并获得“中华文化名茶”等荣誉,已成为武义茶的代表。
武义茶叶制作技艺历史久远,文献记载最早的武义茶是南宋蒋富茶,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。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、温州诗人叶适(1150—1223)晚年所写《哀巩仲至》一诗中有“秉我乌桕烛,瀹以蒋富茶”诗句,说明武义蒋富茶是南宋文人学士的待客佳茗,并已从武义地方茶叶品牌上升为浙江名茶。明代嘉靖《武义县志》卷二记载明代武义蒋富茶已是朝廷贡品,岁贡茶芽两斤。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,武义县政府提出振兴武义茶计划,在研究论证并传承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,遍访武义传统制茶技师,以武义历史上的蒋富茶、楼恒久绿茶、鸿源协绿茶的制茶技艺为基础,进行武义茶叶传统品牌整合,推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武义品牌名茶——“武阳春雨”,得名源于唐代诗人孟浩然《宿武阳川》一诗。
武阳春雨制作技艺分为八个工序:(一)采摘。一般在每年春分至谷雨之间,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。(二)鲜叶验收。对鲜叶分批分级验收。(三)摊青。摊青时间4--12小时,至鲜叶柔软,清香显露。(四)杀青。达到“嫩叶老杀,老叶嫩杀”的程度。(五)炒制整形。其中整形分为理条、搓条,炒制搓条至茶条圆直,手感变硬,如丝丝细雨,即可出茶。(六)初烘。(七)复烘。(八)整理。
武阳春雨采用独特的烘炒结合工艺。炒制整形是武阳春雨成形的关键工序,也是其茶艺特色。武阳春雨整形后细嫩挺拔显毫,滋味甘醇鲜爽,具有观赏与养生价值。武阳春雨与南宋蒋富茶的制作技艺一脉相传,通过独特的制作,带有君子兰的兰花清香,在武义被称为谦谦君子的“君子茶”,具有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与气质的儒家文化意蕴。